HEATING CLASS
采暖學堂
煤改電大潮下對空氣能采暖的幾點誤解及解答
2017-06-22 17:06:40
《熱泵市場》雜志
煤改電進行的如火如荼,空氣能采暖可謂出盡了風頭。多地政府不僅呼吁和推薦使用空氣能熱泵供暖,而且還出臺了補貼政策。購置補貼少則幾千,多則數萬,采暖使用中多搭配專項用電補貼,低至1毛錢1度。
比如,北京針對安裝空氣能熱泵的農戶,按照市財政1.2萬元每戶,區財政6000到1.2萬元每戶進行補貼。房山區更是每宅最高補貼2.4萬元。山西全面推動空氣能采暖,對空氣能熱泵進行購機補貼和電費補貼。設備購置費用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補貼三分之一,兩級補貼總額最高2萬元/戶。但是,盡管政府對于空氣能熱泵大力推崇,仍有不少人對此存在誤解。
環保誤解:發電也污染,不如直接燒煤
煤改電就是在引導居民將煤炭消費轉變為電力消費。而有人認為,用煤來發電,再讓居民用電采暖,不如直接用煤的方式,能源轉化更直接,效率更高。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直覺上的錯覺。實際情況是,煤被送到電廠集中發電,再讓居民用電采暖,遠比在小鍋爐或居民家中直接用煤采暖效率高。
有學者認為,時下的中國,更加先進的火電機組不斷入役,火電效率接近全球最高水平。國際經驗表明,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強度能下降4%左右,以電能取代其他終端能源消費能提高能源效率,可以減少整體能源消費。
目前中國執行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很嚴,火電發電已經相對清潔,筆者知道,國內一些新建火電機組的清潔排放的水平已經超過天然氣機組。就平均而言,燃煤火電的污染排放效率也遠勝于散燒煤的中小型鍋爐,以火電替代其他低效率用煤,能夠在整體上減少污染排放。
產品誤解:空氣能是新東西,不穩定
空氣能熱泵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能效比最高的制熱設備之一,它根據逆卡諾循環原理,采用電能驅動,通過傳熱工質把自然界 的空氣中無法被利用的低品熱能有效吸收,并將吸收回來的熱能提升至可用的高品位熱能并釋放到水中的設備。 在不同的工況下熱泵熱水機組每消耗1kW電能就從低溫熱源中吸收2~6kW的 免費熱量,節能效果非常顯著。
空氣能采暖這一技術在國外已經有幾十年的應用歷史,歐盟、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也早已將空氣源空氣能熱泵技術列入可再生能源范圍,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而空氣能熱泵在我國起步于2000年前后,從2008年開始獲得飛速發展。根據行業數據統計機構產業在線的統計和預測,十三五期間,空氣能熱泵行業將迎來百億規模。
為了治理霧霾和調整能源結構,以北京、山西為代表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減煤換煤,清潔空氣的政策措施。使用空氣能熱泵設備進行農村地區的散煤替代,已經成為當前各級政府實現清潔空氣、減煤換煤的一項重要措施。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空氣能熱泵已經能夠在-20℃的環境溫度下穩定制熱,已經在北京、河北、山東、山西、內蒙,甚至東三省和內蒙、新疆等地獲得了大量的市場,保守估計采暖機去年出貨量已經達到4億以上。
而今年,光北京市政府的“訂單”已經達到了20億左右(從各個區煤改空氣能招標文件統計)。從這個角度來說,空氣能采暖肯定不是個新技術新事物了,并且已經被政府和市場廣泛接受。
使用誤解:溫度一低,空氣能熱泵就不行
只要有溫差就有熱量轉移,空氣能熱泵的超低溫壓縮機最低可以在-20℃的環境溫度中吸取熱量。這樣系統產生的熱量還是“1份輸入的電能+超過1份的外界環境溫度吸取的熱量”,因此,低溫下,空氣能熱泵還是能夠吸熱的,并且能源利用效率還是遠大于1,比單純的用電加熱節能多啦。
具體低溫下空氣能熱泵還能吸取多少熱量,或者說還能維持多少的能源利用率,可以看一下上面這張稍微專業一點的圖片。它說明了普通型和低溫型空氣能熱泵隨著溫度的變化,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
從兩條變化曲線可以看出,普通型空氣能熱泵在-10℃環境溫度下,還能夠有2.5左右的能源利用效率,即輸入1份電能,還能產生2.5倍的熱量。在環境溫度35℃的時候,能夠產生5倍的熱量。而低溫型空氣能熱泵,在-20℃的時候,輸入1份電能還能夠產生2.5倍的熱量。這也說明了,空氣能熱泵完全能夠在冬季低溫情況下正常制熱,以供給生活熱水或者采暖。
費用誤解:國家補貼,買得起用不起
空氣能的工作是靠電驅動的,可是你要說它燒電就不對了。電在系統的工作中主要是驅動壓縮機和系統的電機運行,也就像是起個搬運工的作用。空氣能機組很簡單的就能用1度電能把相當于3度電的熱量從空氣里面搬到房間里面來,這個倍數叫做COP(能效比)。這是評價一個機器節不節能的重要標準。
冬季采暖具體一個月用多少錢,誰要是能說的準那肯定是忽悠。你的房子是不是保溫好,是不是樓頭,是不是頂樓,這都會影響到你的花費。而且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一樣,費用也會差距挺大的。你家把溫度設定到25度,我家覺著20度就挺好,那花的錢肯定不一樣。我跟你說這套系統特省錢,可你非得大冬天開著窗戶開地暖,再回來跟我說費錢,那就成了抬杠了。
只能給個大致的參考,不管南方北方,正常情況下100平米的房子,24小時保持20度的溫度,整個冬天算下來,每個月你按照400-500塊錢的電費來算吧,未必很準確,但差距不會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樣的使用習慣、同樣的溫度要求,這套系統應該會比現在常用的燃氣壁掛爐省錢30%左右,和電地暖相比2-3倍的節約會有的。
而北京已經執行了采暖專項電0.1元/度的情況下,去年冬天多家媒體報道用戶一個采暖季用了900塊錢的電費,那就更加節省了。
該報道中調查指出,北京農戶采用空氣能熱泵取暖,單取暖季不超1000元。
2014年,由北京建筑節能與工程協會進行的“北京農村居住建筑清潔能源供暖應用現狀調研報告”中,對京郊七個區縣的1137家農戶2013~2014年采暖季中清潔能源代煤供暖方式的應用現狀進行了入戶問卷調查,并核實采用了289戶在一個采暖季內的完整數據。同時,收集了25家的清潔能源設備和散熱末端產品的技術數據。調查中涉及了六種清潔能源供暖方式及3類末端形式。
調查結果顯示,空氣能熱泵+低溫輻射在多個不同維度的考量下均表現良好,特別是在使用費用、基礎投資、節能性和全過程費用方面均排名第一。從發展趨勢來看,空氣能熱泵取暖將是北京市農村居住建筑供暖的一個重要方式。
當然,任何熱源和系統并非萬無一失。尤其是空氣能熱泵分戶供暖這種設計難度較大的項目。不同的房屋布局、朝向、保溫、取暖要求、不同散熱末端,都需要不同的設計方案,難以一刀切的搞標準化。在選型上一定要考慮到極端氣候條件下滿足室內溫度的熱負荷與熱泵制熱量相匹配。去年空氣能熱泵供暖系統在北京的應用情況來看,不和諧的負面情況也有。在極寒天氣下,有些出現了結霜甚至結冰、管道凍裂、制熱量不夠等情況,實際上就是設備本身以及系統設計出了問題。
總體來說,瑕不掩瑜。從本微記者前后兩次對幾十家煤改空氣能用戶的調研來看,耗電量、采暖效果、噪音、故障率,都在接受范圍以內。
結論:煤改空氣能,促能源結構升級
采暖"煤改電"的好處還在于,能夠進一步調整優化城鄉供熱能源結構,減少燃煤鍋爐使用,促進富余電力消納。特別是空氣能熱泵技術,著實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消費方式。
北京采暖"煤改電"最早,實施5年至今,已進入改造深層次階段。從效果看,不僅實打實的做到了節能減排、減少霧霾,而且給清潔采暖產業帶來發展的春天,給經銷商提供了無限商機。各地熱泵企業也借勢"煤改電"帶來的利好政策,紛紛進軍北方采暖市場,帶動了發展。而山西、河北、山東青島緊跟其后,也推出相應股利政策,更為煤改電和相關產業發展添磚加瓦。當然,采暖"煤改電"更多是民生保障、環保優先,供熱企業虧損面勢必將加大,由財政托底到市場化運作也是迫在眉睫。
補充:政策執行中盼更透明公正
據北京青年報6月16日報道,西城區環保局煤改電管理中心原科員王征套取煤改電補貼款共計約人民幣1140.93萬元。新聞中寫到“王征利用職務便利和管理上的漏洞,伙同他人采取辦理虛假用戶的方式,多次套取煤改電補貼款共計約人民幣1140.93萬元。西城區檢察院已經對其采取強制措施,正在追究刑事責任。經西城區紀委常委會議及西城區監察局局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給予王征行政開除處分”。
還有,在不久前大興區2016年“煤改電”戶內取暖設備-空氣能熱泵供貨及安裝入圍企業的選拔中,從初選結果來看,多家專業品牌落選,而業內對入圍的20家企業頗有爭論。普遍認為少數幾個品牌屬于新轉產的小微企業,或是貼牌套牌、空殼借殼的不合格企業,并且存在同一實際控股人重復投標的情況,不符合北京市農委對今年北京煤改電的指導精神,也不符合此次大興區的投標要求,不知道在隨后的考察中有沒有調整的機會。
如此種種,一個更加公平規范的投標環境,一個制度上更可靠的補貼流程,就更能夠促進政策的執行,真正為行業、為社會謀福利。
版權:本文對多篇公開報道均有引用。如山西經濟日報刊發于6月14日的《采暖“煤改電”,城鄉少霧霾》,山西日報6月16日的《采暖“煤改電”推動能源革命》,還有本微之前推送的《業主裝修前必看,空氣能地暖中央空調常見問題深度解答》等。在此一并致謝。
一站式采購
一站式設計
一站式施工
一站式售后